본문 바로가기
1.사육신관련/사육신기록

사육신 지봉유설 기록(이수광)

by 竹溪(죽계) 2006. 9. 11.
728x90
SMALL
 

芝峯類說卷十九  宮室部  陵墓

任昉述異記曰。今南海有盤古氏墓三百餘里。俗云後人追葬盤古之魂也。桂林又有盤古氏之廟。又南海中有盤古氏。國人皆以盤古爲姓云。此言似誕。

古不墓祭。其說尚矣。而孔子葬泗上。子貢廬於冢六年。顔淵謂子路曰。去國則哭於墓而行。反其國。奠墓而入。然則古人未甞不以墓爲重也。

漢官儀曰。古不祭墓。始皇起寢陵殿於墓側。漢因不改。起居衣服。象生人之具。四時上飯。此後世崇奉陵寢之始也。

左傳崤陵。漢書五陵。皆指帝王墓而言。韻府云董仲舒墓門。人過必下馬。號下馬陵。以此觀之。人臣之墓。亦可謂陵矣。然東坡詩下馬來尋董相墳。墳字是矣。又樂天詩家在蝦蟆陵下住。按小說。下馬語訛爲蝦蟆云。

按孔子冢塋中。不生荊棘及刺人草。伊尹墓傍生棘。皆直如矢。東平之墓樹皆西靡。岳飛之墳樹盡南枝。異矣。世傳顯陵祔葬時。兩陵間有松栢遮蔽。而不日盡枯。通望無礙。禧孝二陵間。有路自開。未甞生草。又孝陵陵上至丁字閣。一道成蹊。常如踐踏。此則尤異矣。

按秦漢以來。帝王陵前。有石獜石象辟邪石馬之屬。人臣墓前。有石虎石羊石人石柱之屬。杜詩云浮世石羊新。趙子昂詩云秋日荒凉石獸危是矣。

壬辰年後。倭賊發金海首露王墓。壙中甚闊。頭骨大如銅盆。手足脛骨亦甚偉。柩傍有二女。面貌如生。年可二十。出置壙外。則旋卽銷滅。蓋其殉葬者也。

皇明通紀曰。自太祖以來。皆以妃嬪殉葬。至英宗。遺詔始革云。按皇明陵墓。皆葬於天壽山。我國高麗時諸王陵。亦用於一處。故號爲陵洞。其慮遠矣。

中宗大王初葬高陽。與禧陵同塋。壬戌年。尹元衡力贊文定王后。遷于漢濱卑湫之地。人皆墳惋而莫敢發言。世傳遷陵時哭聲自壙中出。役者無不聞之。翌年順懷世子卒。越二年文定王后昇遐。又二年明廟昇遐。人謂遷陵之咎。至壬辰。靖陵被倭發掘。臣民之痛。尚忍道哉。

甲子年間。南師古謂人曰。明年當封泰山。聞者不解所謂。翌年乙丑。文定王后昇遐。葬泰陵。

小說曰。李白墓在采石江之南岸。范傳正爲宣歙觀察使。改墳於靑山。世謂白捉月自投於江誤也。或者因其豪逸。又甞瘞江邊。乃飾爲此說云。宋詩曰靑山有冢人謾傳。乃戲語耳。

箕子墓在平壤府城外。而聞中朝河南地。亦有箕子墓。豈歿而反葬于彼歟。然則平壤所謂箕子墓。蓋箕子後嗣之所藏也。

鐵原有古冢。相傳苜蓿政丞墓。不知所謂。金公矱言甞聞故老。云弓裔時宰相段起明者。見裔無道。托疾不仕。號苜蓿軒。蓋其墓也。

魯山墓在寧越。在昔郡守多暴死。朴判書忠元爲郡。精具奠物。爲文祭之曰。王室之冑。幼冲之辟。適丁否運。遜于僻邑。一片靑山。萬古孤魂。庶幾降臨。式歆苾芬。自後無患。至今四時行祀。用此文云。

滿浦越邊有大墳。相傳爲皇帝墓。其下有大池。荷花甚盛。沈彦光滿浦道中望皇帝墓詩曰。完顔古國荒城在。皇帝遺墳巨碣存是也。

路梁之南。三墓並焉。人傳爲六臣墓。而俱有標石。題曰成氏之墓,朴氏之墓,兪氏之墓。許荷谷篈言婦人稱氏。而今三墓並列。非婦人明矣。男子必有官稱。而今只稱氏。豈當時義士收瘞三人於此。而不敢顯刻。以是稱之耶。其爲成三問,朴彭年,兪應孚之墓無疑云。壬辰變後。人有訪之者。刻石無恙。而字畫漫滅。殆不可辨。惜哉。

LIST